天才的读书方法
2 posters
STPM :: SPM 考生论坛 :: 学员交流区 :: 经验分享
第1页/共1页
天才的读书方法
天才的读书方法
一、标明时间。
二、做读书笔记,包括划线条、写联想和注释
。
三、读书时不能贪快,一定要字字理解,不懂的反复的读,直到
弄懂为止。
四、每读后面的,先复习前面的,以图循环记忆。
五、要怀着全部记下的目的去读。
六、读后复述,检查成绩。
七、平时有空联想起来,尽量多点去运用。
八、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培养和保持一种浓厚的兴趣。
九、注重每一个概念。”
一、标明时间。
二、做读书笔记,包括划线条、写联想和注释
。
三、读书时不能贪快,一定要字字理解,不懂的反复的读,直到
弄懂为止。
四、每读后面的,先复习前面的,以图循环记忆。
五、要怀着全部记下的目的去读。
六、读后复述,检查成绩。
七、平时有空联想起来,尽量多点去运用。
八、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培养和保持一种浓厚的兴趣。
九、注重每一个概念。”
回复: 天才的读书方法
以下是我现在对天才的读书方法的一些见解。
一、从信息论和系统论的角度分析,读书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人
的信息系统从外界输入信包括数据、消息、知识、智慧的过程。
其结果是信息系统的容量、有序度、效率和功能得到提高。
二、学习、记忆、思考的过程就是信息的输入、解码、编码、
组织、存储、提取、运算的过程。
三、要善于在学习的过程中,调控自己的动机、态度、价值观和
情绪,它们对学习的效率影响很大。
四、记忆就是与遗忘作斗争,每隔一定时间就要复习一遍,
一般是一天、一周、一月、半年复习一次,及时重温。
五、帮助理解的有效方法:
1、了解知识的历史背景及时间结构;
2、了解知识的结构背景及逻辑结构;
3、请教有造诣的人;
4、与人讨论。
六、重要的内容多花时间、精力精读,次要的内容少花时间、
精力泛读。
七、人的记忆每次只能够识记3--7个字符,要善于利用结构和
逻辑的特点去分组,例如2串数字的分组:
13812699345, (138),(126),(99345);
13721754321, (137), (217),(54321)。
八、要根据不同的精力、注意力、兴奋性按排不同的学习形式和
学习内容。精力好精读,精力差泛读。精力好一鼓作气,
精力差变换内容。
九、要善于利用摘抄、复制、资料袋和贴标签的方法储存知识。
十 要善于在实践中检验知识、修正知识、深化知识,“纸上得
来终觉浅,欲知此事须躬行”。
十一、中国古代读书人有一个读书习惯叫做“七录”,
就是把经典文章抄录七遍。
笔者提出一个“五步读书法”
1、第一步精读。
初步理解、识纪、做读书笔记。
2、第二步总体理会。
理解中心思想、逻辑结构。
3、第三步打散重组。
把原书打散成知识点,再分析评估,融入自己知识结构。
4、第四步打造工具。
把知识转化成认识世界、改造世界的工具。
5、第五步寻找机会。
在读书学习时思考如何获得理论创新,发明创造,文艺创作,
经营创新的机会。
十二、好书就要反复读。
《三国演义》、《红楼梦》、《论语》、《老子》,
在少年、青年、中年不同时侯的
理解和感悟是很不一样的.
王力(1900~1986),我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。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,师从梁启超、王国维、赵元任等国学大师,历任清大、北大等六年高级学
府教授兼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、全国政协常委等职。其著作等身,均汇编入《王力文集》。他的读书观,概括起来有三点:
一、读书要有选择
王力先生认为:“好书才读,不好的书和没用处的书就不读。”因为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,要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。好书和有用书的标准是什么
呢?这要根据每个人所学的专业、从事的工作来定。一般地说,对专业有关的、对工作有关的,能学以致用,产生经济或思想建设效益的就是好书和有用之书,对这
些书,必须认真读、每天读、反复读,这就叫去粗取精。至于那些休闲书,只要是内容健康的,作为生活中的“调味品”,也可浏览,但那不是什么读书的问题,另当别论。
二、读书要由博返约,在博的基础上达到精
王力先生认为:“我们研究一门学问,(或者说读哪一个专业,做哪一种业务工作——笔者注。)不能说限定在哪一门学问里的书我才读,别的书就不念。”因
为只读某一门学问的书,知识面就太窄了,碰到别的问题你就不懂了。他举了一个例子:“搞汉语史的,除了汉语史的专著要读,还有(与之相关的)很多别的书也
要认真读,首先是历史,其次是文学。”没有广博的知识基础,专业的“金字塔”是筑不起来的。“博”就好比塔基,“精”就好比塔尖,两者是相辅相成的。
三、读书要厚今薄古,古为今用
王力先生认为:“古书是古人知识和经验的记载和总结。”时代在发展,社会在进步,今人在继承古人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,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、进步之需
要,对旧知加以修正,不断充实,不断创新,增加了新知。因此,今人的著作中无不包含对旧知精华的肯定,我们读书就不必再钻进故纸堆里去重复古人的经验,而
要把精力和时间放到利用已知去探索和创建新知,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。
一、从信息论和系统论的角度分析,读书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人
的信息系统从外界输入信包括数据、消息、知识、智慧的过程。
其结果是信息系统的容量、有序度、效率和功能得到提高。
二、学习、记忆、思考的过程就是信息的输入、解码、编码、
组织、存储、提取、运算的过程。
三、要善于在学习的过程中,调控自己的动机、态度、价值观和
情绪,它们对学习的效率影响很大。
四、记忆就是与遗忘作斗争,每隔一定时间就要复习一遍,
一般是一天、一周、一月、半年复习一次,及时重温。
五、帮助理解的有效方法:
1、了解知识的历史背景及时间结构;
2、了解知识的结构背景及逻辑结构;
3、请教有造诣的人;
4、与人讨论。
六、重要的内容多花时间、精力精读,次要的内容少花时间、
精力泛读。
七、人的记忆每次只能够识记3--7个字符,要善于利用结构和
逻辑的特点去分组,例如2串数字的分组:
13812699345, (138),(126),(99345);
13721754321, (137), (217),(54321)。
八、要根据不同的精力、注意力、兴奋性按排不同的学习形式和
学习内容。精力好精读,精力差泛读。精力好一鼓作气,
精力差变换内容。
九、要善于利用摘抄、复制、资料袋和贴标签的方法储存知识。
十 要善于在实践中检验知识、修正知识、深化知识,“纸上得
来终觉浅,欲知此事须躬行”。
十一、中国古代读书人有一个读书习惯叫做“七录”,
就是把经典文章抄录七遍。
笔者提出一个“五步读书法”
1、第一步精读。
初步理解、识纪、做读书笔记。
2、第二步总体理会。
理解中心思想、逻辑结构。
3、第三步打散重组。
把原书打散成知识点,再分析评估,融入自己知识结构。
4、第四步打造工具。
把知识转化成认识世界、改造世界的工具。
5、第五步寻找机会。
在读书学习时思考如何获得理论创新,发明创造,文艺创作,
经营创新的机会。
十二、好书就要反复读。
《三国演义》、《红楼梦》、《论语》、《老子》,
在少年、青年、中年不同时侯的
理解和感悟是很不一样的.
王力(1900~1986),我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。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,师从梁启超、王国维、赵元任等国学大师,历任清大、北大等六年高级学
府教授兼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、全国政协常委等职。其著作等身,均汇编入《王力文集》。他的读书观,概括起来有三点:
一、读书要有选择
王力先生认为:“好书才读,不好的书和没用处的书就不读。”因为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,要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。好书和有用书的标准是什么
呢?这要根据每个人所学的专业、从事的工作来定。一般地说,对专业有关的、对工作有关的,能学以致用,产生经济或思想建设效益的就是好书和有用之书,对这
些书,必须认真读、每天读、反复读,这就叫去粗取精。至于那些休闲书,只要是内容健康的,作为生活中的“调味品”,也可浏览,但那不是什么读书的问题,另当别论。
二、读书要由博返约,在博的基础上达到精
王力先生认为:“我们研究一门学问,(或者说读哪一个专业,做哪一种业务工作——笔者注。)不能说限定在哪一门学问里的书我才读,别的书就不念。”因
为只读某一门学问的书,知识面就太窄了,碰到别的问题你就不懂了。他举了一个例子:“搞汉语史的,除了汉语史的专著要读,还有(与之相关的)很多别的书也
要认真读,首先是历史,其次是文学。”没有广博的知识基础,专业的“金字塔”是筑不起来的。“博”就好比塔基,“精”就好比塔尖,两者是相辅相成的。
三、读书要厚今薄古,古为今用
王力先生认为:“古书是古人知识和经验的记载和总结。”时代在发展,社会在进步,今人在继承古人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,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、进步之需
要,对旧知加以修正,不断充实,不断创新,增加了新知。因此,今人的著作中无不包含对旧知精华的肯定,我们读书就不必再钻进故纸堆里去重复古人的经验,而
要把精力和时间放到利用已知去探索和创建新知,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。
STPM :: SPM 考生论坛 :: 学员交流区 :: 经验分享
第1页/共1页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